为深化校园文化内涵,5月20日,美育教研室邀请退休教师单鸿恩开展“多兴趣视角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”专题讲座并参观了我校美育教学成果展,从书法艺术、学习方法及师生关系等多个角度展开专业分享。

单鸿恩老师强调书法创作需遵循 "避雷同、展个性" 原则,从笔画变化到结构布局均忌机械重复。这一艺术规律具有跨领域普适性,如文学创作中人物塑造亦忌脸谱化,凸显独特表达的重要性。

对于书法研习,单鸿恩老师提出"靶向临帖法",建议精选10-20个典型字例每日限时训练(≤30分钟),形成精准肌肉记忆;倡导 "批判性观摩法",通过分析作品优劣提升审美能力,以作家陈村早年评点积累创作经验为例,阐释批判性思维的转化作用。推荐黄自元《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》作为入门教材,助力高职学生建立楷书规范认知。
对于文学文化学习,单老师提出"场景记忆法",建议将古典文学名句转化为可视化载体(如文化墙、书签),通过高频接触实现渐进式记忆,该方法可迁移至专业课程知识掌握。
对于职业教育师生关系,单老师针对高职教育特点倡导"去权威化"沟通:日常教学中教师可采用"导师""伙伴"等称谓构建平等关系;考核场景中监考教师应从"规则执行者"转向"考试环境营造者",通过诚信教育与流程规范,构建"约束-自觉"良性考核生态,强调师生在项目实践中建立双向反馈机制,实现教学相长。

讲座结束后,单鸿恩老师还参观了我校在校庆筹备期间建成的美育教学成果展,单老师连连称赞美育展的整体设计,为我校实践性美育课程改革成果“点赞”,他认为全员参与的美育教学模式让学校美育建设有了抓手。


本次活动立足职教特色,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,为我校美育教师提供艺术技法指导与教育理念新思,助力校园文化与职业素养融合发展。